春风送暖,“检察蓝”绘就司法为民新图景 ——藤县检察院以司法救助托起民生保障底线
国家司法救助作为传递法治温度的“民心工程”,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传递司法温暖的重要输出口。藤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基准点,围绕中心大局,创新打造“机制融合、品牌融合、载体融合”工作模式开展司法救助工作,托起民生保障底线。
机制融通破困局
“这笔救助金就像及时雨,不仅缓解了生活压力,更让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小陈(化名)拿着司法救助金,眼泛泪光。2022年7月其在广东务工时,因施工事故导致肢体残疾。由于没有得到赔偿,巨额的治疗费用压垮了小陈一家。2024年9月,广东省鹤山市人民检察院将该司法救助线索移送藤县人民检察院,藤县检察院收到线索后经调查核实,小陈符合救助条件,粤桂两地市县检察院决定开展跨省联合救助。更令小陈感动的是,两地检察机关还协调当地商会、镇政府给予社会帮扶,藤县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开展多元化救助,为小陈同步落实残疾补助、医疗救助等政策,构建“司法救助+社会帮扶”的保障体系。这样的跨区域联动救助,正是藤县检察院创新司法救助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
藤县检察院通过搭平台、建机制等方式,找准提升司法救助质效的路径,构建多方协同、共同救助的多元帮扶格局,织密司法救助保障网。先后与广东、浙江等省份检察院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签订异地司法救助跨区域协作的意见,从辖区内各部门联动到异地救助,通联救助。通过融合机制创新,拓展救助范围,丰富救助手段,有效提升救助效果。主动探索与民政局、共青团、妇联建立救助机制,共同签订了《关于困境妇女儿童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的实施办法》,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合力合智实现救助效果最大化。
针对特殊群体救助金使用监管难题,藤县检察院联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同签订《国家司法救助金监管协议书》,明确针对未成年人等特殊救助对象的救助金发放、管理和使用情况监管,切实保障救助金用在“刀刃上”。
品牌融创暖民心
“检察官阿姨,我考上重点高中了!”接到小兰(化名)报喜电话时,藤县检察院“紫藤连心”控申办案团队的检察官们倍感欣慰。2023年底,小兰和妹妹因刑事案件失去了双亲,曾一度陷入生活和心理双重困境。藤县检察院“紫藤连心”控申办案团队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全面了解核实情况后发现姐妹二人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遂主动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并积极向县委政法委请示汇报,及时向两姐妹发放了司法救助金。同时,引入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姐妹俩逐步走出阴霾。
藤县检察院以“党建+司法救助”品牌为抓手,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对实施司法救助后仍然面临生活困难的妇女儿童进行多元救助,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及家庭教育指导、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协助就业等个性化帮扶措施,有效防止次生问题发生,让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紫藤连心”控申办案团队成立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40件,2023年获评“自治区妇女儿童维权岗”。
载体融智增实效
“我年纪大了,多谢你们来给我答疑解惑,我现在心里敞亮多了!”林某感慨道。原来,在依法办理林某申请监督案、司法救助案过程中,办案团队邀请了乡政府工作人员做“向导”,在检察官和乡干部联合开展释法说理后,林某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藤县检察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司法救助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传递检察温暖的重要举措,实行“检察官+乡贤”调解模式,辅助化解当事人“法结”“心结”。对办理的刑事申诉案件,在依法办理、开展释法说理的同时,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申诉人开展国家司法救助,综合运用公开听证、释法说理、司法救助等方式化解矛盾,办理的杨某莲等5人刑事申诉案获评全区典型案例。
在司法救助工作中,藤县检察院坚持大数据赋能,充分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导入未成年人、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人群数据,通过数据对比碰撞,以数据碰撞有效拓展司法救助线索,提高救助效率和精准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数字赋能、人工智能等新赛道迎头赶上,形成让‘数字找人找案’的办案模式,让司法救助真正成为检察为民办实事的‘民心产品’。”藤县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陈剑飞表示。2024年,藤县检察院通过使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出司法救助线索8条,进一步梳理后成功办理司法救助案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