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深耕”乡村,“种”出振兴新图景
阳春三月,普法正当时。连日来,藤县检察院组织干警深入乡村,通过“送法进乡间、田间”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法治元素有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藤县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要求,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三农”工作促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围绕服务中心大局,紧盯农村“居”“食”“耕”等突出问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擦亮民生幸福底色,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聚焦特殊群体保护 筑牢妇女权益“避风港”
母婴室建设事关妇女隐私和尊严,事关国家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建设大文章。为切实加强妇女权益保障,藤县检察院聚焦妇女群体权益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独立母婴室,使广大农村妇女实实在在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政策红利。
“每次带小孩打疫苗都要排长队,以前小孩三急问题处理很麻烦。现在医院和卫生所有了独立的母婴室,对我们来说方便多了。”2024年10月,带婴儿接种疫苗的李姐在检察干警开展母婴系列案件回头看活动时说道。
2024年4月,“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线索反映部分医院无母婴室可用,不利于广大母婴群体的隐私保护,损害妇女合法权益。收到问题线索后,藤县检察院及时部署开展妇女权益保障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深入走访全县23家医疗卫生机构和17个乡镇,发现藤县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场所普遍存在母婴室应建而未建、母婴室设施配备普遍不完善等问题。因案涉面广、问题多样,藤县检察院及时成立专案组,高效推进专案办理,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听证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代表参加公开听证,共同论证在藤县辖区内全面推进母婴室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规范依据。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藤县检察院对相关行政部门立办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督促整改。针对整改资金难落实等问题,藤县检察院及时向县委作专题请示报告,并通过磋商加检察建议,推动有关单位投入近80万元在辖区内有关公共场所建立完善23间母婴室及相关配套设施,促推妇女群体权益保障。
“小空间,大温情。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助推母婴室规范化建设,不仅体现了对儿童妇女的关怀、爱护,也为推进人性化、温情化的文明社会建设贡献了检察力量。”在现场参加“回头看”的志愿者说道。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 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前路过这里时常闻到阵阵恶臭,现在养猪场的排污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其他村民已经没有意见了。我准备再购进一些猪苗,扩大养殖规模。”正在用猪粪浇淋果园的林伯向前来现场查看整改成效的检察干警表示感谢。
2024年6月,“益心为公”志愿者向藤县检察院反映藤县乡镇辖区多处生猪养殖场存在粪污直排,污染水域、引发恶臭等问题,周边群众意见大。收到该线索后,藤县检察院立即组织干警进行实地走访、摸排调查,发现养殖场附近粪污横流,没有配套污染防治措施。面对这一系列乡村常见“顽疾”,藤县检察院主动邀请农业领域部门特邀检察官助理辅助办案,就保证群众合法养殖、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纳了特邀检察官助理提出的通过投入益生菌发酵减轻粪污引发的恶臭,同时通过种养结合消纳粪污的建议。并通过磋商和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属地乡镇政府对粪污直排的5处生猪养殖场进行综合整治,指导养殖业主购进益生菌并优化改善粪污贮存设施设备,采取种养结合方式消纳粪污,有效改善环境,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农村污染防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藤县检察院针对辖区内部分畜禽养殖业粪污乱问题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辖区内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妥善解决生猪养殖场粪污问题,进一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松材线虫防治 拧紧生态系统“安全阀”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被称为“森林癌症”,松树一旦感染最快40天左右即死亡,3至5年便可摧毁整片松林,如处理不及时,疫情极易在公园蔓延,威胁生态安全并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
2024年1月23日,藤县检察院在“益心为公”平台收到了志愿者提供的山林中有松材线虫病疫情蔓延的线索。收到志愿者提交的线索后,该院高度重视,组建专班开展调查,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件。为实现案件高效办理,该院积极向县委进行专题报告,并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以“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为抓手,发挥“林长+检察长”1+1>2的协同效应,增强检察机关与林长办公室及其成员单位协同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合力,争取专项资金300万余元推进疫情防治,择伐清理役木近6千株,皆伐除治松林近7万亩,木材加工企业新安装天牛诱捕器600多个,推动使用直升机喷药防治松材线虫病1万多亩山林,与平南县、容县等开展联防联控行动,签订联防联控机制4份,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效保护松林资源,切实保障林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