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钧升:深耕办案一线的“技术尖兵”
“玉哥,我们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应用了一个模型,现在筛选数据出了点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玉哥,请教一个技术问题……”在藤县检察院,干警们遇到技术问题总会第一时间联系玉钧升,玉钧升也会认真解答大家的疑问。2014年参加检察工作以来,玉钧升从指控犯罪一线到综合部门,再到公益诉讼检察战场,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初心,不断精炼检察业务与技术能力,既能扛着无人机穿梭在田间地头排查公益诉讼线索,也能坐在电脑前熟练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成为一名 “精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入选全区检察技术信息和数字检察人才库。
精研笃行,筑牢信息化建设底座
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玉钧升敢闯敢试、善作善成。作为具体项目的主要执行者,他一手经办、推进了多项在全市乃至全区都具有示范性的信息化项目。从远程审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化到标准化检察听证室,大大小小的信息化项目他都精雕细琢。在综合档案室创建自治区特级档案室工作中,玉钧升秉持 “专业、安全、经济、适用”原则,详细制定档案数字化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面对1952年至 2020年的海量档案,他先解决“档案难梳理”问题,逐卷翻阅、逐页核对,用无酸纸衬垫固定脆化档案,对照内容重新标注错乱页码,避免档案损坏并理清档案信息。接着,他结合档案使用频率、重要程度,建起含“年份、保管期限、破损程度、优先级”的详细台账,明确优先数字化保管期限30年(含30年)以上的核心档案。遇到老档案字迹褪色、扫描后模糊的问题,他建议先调整扫描仪参数初步扫描,再用专业软件逐字修复不清晰页面,确保数字化档案可辨。在他的推动下,促进了室存保管期限 30 年(含 30 年)以上档案的数字化率达到 98% 以上,助力综合档案室成功晋升自治区特级档案室。
锐意攻坚,勇做业务精兵
作为基层检察院的技术“尖兵”,玉钧升手握法律、无人机“双证”,立足检察职能,以技术赋能司法办案。在公益诉讼工作中,参与办理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多领域案件,从航拍测算到数据核验,始终将技术办案作为守护公共利益的锐利武器,参与办理的11件案入选全区典型案例。2021年4月,在办理北流河水葫芦影响行洪公益诉讼案中,玉钧升到北流河进行现场勘验,发现河道被绿霾笼罩,人工勘验既危险又难摸清全貌。“单靠眼睛看,根本说不清水葫芦泛滥的范围,试试航拍吧,我可以用无人机拍摄河道影像,导入GIS系统就能测算水葫芦覆盖面积,我们用数据说话。”玉钧升按照河道流向设计航行路线,操作无人机一遍遍拍摄河道,采集河道上水葫芦的影像。连续三天的航拍结束后,玉钧升将影像导入GIS系统,栅格化处理后的画面瞬间清晰:水葫芦覆盖区线性延伸整整4公里,平面投影面积精确到80万平方米,这些精确的数据成了公益诉讼最坚实的证据,最终督促行政机关组织1000多人次清理、打捞水葫芦3500余车约1.5万吨,令北流河重现清澜。因工作成效突出,2025年4月,藤县检察院深化技术与业务融合推进公益诉讼高质效办案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和检察技术工作会议作经验发言。
主动作为,善做数智先锋
玉钧升数字检察知识储备深厚,主动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检察业务的融合路径,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开展线索摸排工作,从整合融通的大数据池中挖掘和筛选出与案件关联度高的数据,在“四大检察”办案中唤醒沉睡的数据,激活数据动能,推送成案12件,有效提升办案效率,并在市级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构建与应用比赛中荣获奖项。玉钧升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为破解传统办案瓶颈、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提供了全新路径,为此,他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的大语言模型,并总结运用AI辅助办案的思路方法。2025年4月29日,在“藤检青年说”活动中,玉钧升以“AI技术简介与应用”为主题,介绍了AI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检察工作中的实操运用,加强干警以“人工智能+”赋能检察工作的能力水平。在办理非法占用耕地税案件时,他通过整合自然资源、林业、税务等多部门数据,精准比对用地审批与纳税记录,识别出 200 余条欠税线索,最终助力县税务局追缴回 1000 多万元税款,用数据为国家税收筑起了“防护网”。
